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确保"头顶上的安全" 上海预防"玻璃雨"出新举措

时间 : 2023-08-24 19:25:09 来源:解放网
x

确保“头顶上的安全”,无人机巡查来了


(资料图)

本市超1.3万栋玻璃幕墙建筑98.65%已纳入监管,楼宇管理方自查整治积极性仍需提高

预防“玻璃雨”,上海又出新举措。如今,全市松江、奉贤、宝山等九个区已有超过80%的既有建筑玻璃幕墙楼宇完成“楼宇码”张贴,路人扫一扫即可了解大楼玻璃幕墙基本信息和巡查整治情况。

“依托社会监督和共治,切实提高楼宇管理方定期自查、整治隐患的积极性和及时性,有效降低玻璃幕墙高坠风险。”上海市住建委质安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监管体系基本建成

夏季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高发。每逢此时,“头顶上的安全”就成了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一位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从1984年首栋玻璃幕墙建筑联谊大厦落成以来,上海玻璃幕墙建筑经历了高速发展,保有量超过1.3万栋,上海也因此成为全球拥有玻璃幕墙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

新的问题随之出现。按照玻璃幕墙25年的设计年限,上海超六成玻璃幕墙建筑已进入“中年期”,风险逐年递增。未来5年,预计有超过1600栋玻璃幕墙建筑楼龄将超过设计年限。如何避免玻璃自爆、开启扇掉落,成为超大型城市面临的新问题。

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过去十年,玻璃幕墙监管已经完成从0到1的过程,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工作人员不仅通过地毯式排摸摸清了全市的玻璃幕墙体系底数,而且依托数字化技术搭建了既有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平台。

目前,全市约1.3万栋既有建筑玻璃幕墙被纳入这一管理平台,纳入监管率达98.65%,暂未被纳入的临港等新建城区的新建筑也在逐步纳入监管过程中。“上海玻璃幕墙建筑还在不断增长,这些新建筑投用之后也将进入监管体系。”上述负责人说。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发展,玻璃幕墙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未来将通过算法推送、智能识别等数字化技术完成隐患排查。

前不久,位于黄浦区的上海港陆黄浦中心首次采用了无人机巡查体检。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及红外线热成像仪可采集拍摄各个角度及方位的照片、视频,后期配套专家视频辅助识别复核,同时进行人工核查,在检查报告生成后,可第一时间落实企业整改。

黄浦区建管委工作人员说,黄浦区既有玻璃幕墙建筑较多,楼龄老、高度高、密度大。如果采用传统“蜘蛛人”高空作业的排查方式,比较耗时,也存在危险。采用无人机巡查,可以对每一块玻璃进行全覆盖的拍摄检查,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效率比人工高九成,解决了高空作业存在危险的问题。

根据最新数据,五年来市、区两级累计完成巡查的玻璃幕墙建筑达114759栋次,发现并处置隐患共16023处。

生成1.3万份“楼宇画像”

上海玻璃幕墙监管正在“从1迈向2”,延长监管链条,提高监管质量。

进阶来自现实考虑。上海市住建委表示,上海的玻璃幕墙建筑监管已经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建立起市级抽查、区级巡查、楼宇自查和定期检查的多级隐患发现机制;另一方面,玻璃幕墙应急避险按时闭环率也达到96.52%。今年汛期前后,上海全市一共排查出33栋建筑存在隐患,其中12栋存在高坠风险的建筑均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有效应急避险措施,其余也在日常管理中进行了督促整改。

但从整体来看,目前玻璃幕墙监管仍以“自上而下”为主,楼宇业主和物业作为玻璃幕墙的运维主体,日常管理积极性有待提升。“近期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本市既有建筑玻璃幕墙安全排查整治的通知》和《上海市既有建筑玻璃幕墙区级巡查工作导则》,明确了市—区—街镇各级管理部门督导职能并统一了全市区级巡查工作手势,进一步织密全市玻璃幕墙监管网络,实现玻璃幕墙管理能效从1到2的平稳提升。下一步还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既有建筑玻璃幕墙业主和物业提升日常维护保养意识、落实维保责任,全方位完善既有建筑玻璃幕墙管理体系。”市住建委质安处工作人员表示。

目前,既有建筑玻璃幕墙管理系统依托“一楼一码”数字化管理,探索整合巡查整改、管理痕迹等数据,自动生成1.3万份“楼宇画像”,并结合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推送给玻璃幕墙建筑业主和物业。画像不仅描绘楼宇玻璃幕墙的管理现状,还给出管理建议、提示履责要求,增强责任方履责意识。

这也揭开了玻璃幕墙精细化管理升级版的序幕。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论证管理办法》今年印发,这将加强源头管理,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如,严控设计图纸审查质量,降低玻璃幕墙因设计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和高坠风险,有序提升新建玻璃幕墙整体安全水平。此外,加强玻璃幕墙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智能新技术在幕墙隐患快速监测、数据获取中的试点应用,提升幕墙算法预警可靠度,助力玻璃幕墙“一网统管”提质增效。(记者 戚颖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