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古代皇帝用人有一套原则,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用人一定要用中正耿介之士,要用忠臣,不用奸臣,其实大错特错。在皇帝眼里没有忠臣和奸臣,甚至没有什么对和错,有的只是对自己和皇朝有利还是没利,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皇帝用人不辨忠奸,不辨贤愚,在法律和官场规则之下,要达到金口玉言的效果。皇帝要大臣执行命令的时候责无旁贷,不折不扣,即使是错误的指令也要认真执行,而那些敢于逆了龙鳞的人如果不是皇帝迫于形势压力说他们是直谏之臣,他们就一定会被打成乱臣贼子,永世不得翻身。司马迁只是替被匈奴俘虏的李陵说了几句好话就被皇帝施了宫刑;谏臣汲黯刚直不阿,对汉武帝说了几句实话就被疏远,后来被贬;南宋胡铨上书要求斩王伦、秦桧、孙近,指责高宗,被秦桧等人弹劾,一贬再贬,后来自动离职;岳飞更是被陷害,幕后推手是高宗赵构。
皇帝用人只求能够议论朝政,最后还得执行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听什么谏议之臣的建议,如果听了,也是正好谋和了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真的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皇帝要维护整个官僚系统的正统性、权威性、甚至暴力性,因为他就是官僚系统金字塔的塔尖,他要俯视众臣,要所有人都乖乖听话,而不是忤逆皇权。
如此一来,皇帝用人就要用听话的,不用那些直谏之臣。但官僚队伍里也难免出现几个死脑筋的直谏之臣,那就做做样子,把他们树立成楷模,道德标兵,来说明自己是个明君,是个善于纳谏的好皇帝,其实只不过耍着他们玩玩而已。只有当他们的意见和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时候,皇帝才会采纳他们的意见,并且标榜他们。
如果官僚系统整个腐败了呢?皇帝也会一丝不苟地维护整个官僚系统。譬如,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明知道和珅贪污,但还喜欢人用他,让他担任很多官职……